一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研究著作中的一部经典名著,出版以后在学术界带来颠覆性的震荡效应,而且也深入寻常读书人的书架案头,一再重印好评如潮。在我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创新性的叙述历史方式,从年这一年的历史剖面入手,从平平淡淡的易于被历史学家所忽视的小事入手,顺藤摸瓜,向后探寻过去的症结来源,向前得出后世可引以为鉴的结论,文字的生动性与结论的洞见性兼备,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就好比功能完备而又逻辑清晰、可读性极强的代码一样(/*笔者码农身份不小心暴露*/)富于美感。在审美之余,值得深思细品。
二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万历朝埋藏了明朝灭亡的种子,黄仁宇的高超之处在于没有着眼于大的历史事件,而是从细枝末节的小事入手,分析推演帝国通知的逻辑及其结构性缺陷,这种缺陷的特征不是像石崩山裂一样给人确切的震感,而是像空气一样随风潜入夜,像流水一样润物细无声,而在这缺陷的影响之下,没有人能够有好的结果,如黄仁宇全书结论部分所述(/*此处没记住原文,只按自己理解默写,不引用原文了*/),皇帝是励精图治(万历刚刚亲政时确实有此想法)还是拿王朝的未来为筹码与文官集团的赌气几十年,首辅是像张居正那样锐意改革大刀阔斧,还是像申时行那样谨慎中庸调和妥协,文官是像海瑞那样厚德不博学(/*他学历低只是个举人谈不上博学*/)敬业不乐群还是像多数官员那样在办正事(/*最主要的KPI是税收上交率和盗贼抓获率*/)之余为自己捞钱以及伙同自己阵营的小伙伴们为搞倒其他派系的人而不懈奋斗(/*此处专有名词叫党争*/),乃至强如戚继光一样的武将在文官集团的口水与猜忌的夹缝中为实现自己的建军理想(/*万一实现了呢*/)而辛苦专营请客送礼拍马无所不用其极(/*苦,真苦啊*/),或者如李贽一样藐视现世的道德纲常但认为万年之后科举和经筵仍将存在,哲学观点上残破矛盾无法给出解决问题之策,这些都归于三个字(/*集领导力、决策力、制度设计力、执行力、控制力于一身的明朝最强经理人没有之一的张居正太师恐怕听到这三个字要垂死病中惊坐起了*/),然并卵,这些都没有用,这些人有的身败,有的名裂,有的身败加名裂,全都没有好的结果,而明王朝也在万历朝后期蒸蒸日下欣欣向衰。
三
症结在于以德治国的失败在所必然(/*笔者当年考研时刚刚背会了依法治国,结果中央突然提出以德治国了,一时傻傻分不清楚到底以哪个治国,现在看来,那一届中央书记处秘书班子或者没读过万历十五年,或者对这书根本不屑*/),仅凭伦理道德,如黄仁宇在本书中以及其他著作中所论述,人数不多的官僚,仅靠抽象的道德,缺乏乃至拒绝技术手段,无法实现数目字上进行管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型央企而言是治理不了的。就拿最要紧的国防来说都是如此,何况其他方面了。设想一个场景,赤壁之战,曹操挥师直指江东,向孙权发出锋芒犀利的劝降书,说我有八十万大军,你若识相,速速投降不追究,否则的话,呵呵。孙权背脊发凉召集鲁肃、周瑜商量对策,问:曹操那么多兵马虽所八十万是吓人,但打个三折总还有,那么,二位爱卿,我们有多少兵呢?周瑜、鲁肃面面相觑,说:“呃,这个数目嘛,臣等知不道确切数字。”在明朝还真就是这个样子,中央并不知道前线的卫所到底有多少兵。明朝的立国之本以伦理道德为根本,以文官集团为支柱,一切行政技术完全在平衡的状态里维持现状而产生。太祖朱元璋对自己信心满满,设计了帝国的一整套制度,可是他把人不当作人,甚至不当成动物,而是当作植物一样,当兵的世代做军户,手艺人世代做匠户,种地的世代做农户,摆摊的世代做商户,制度设计的粗疏如果拿代码来比拟的话,相当于随意开辟内存而毫无内存管理,初始试运行还能侥幸work,但内存却一直泄露,到后来就会数组越界而崩溃。黄仁宇在书中有精彩论述,本朝以道德的力量为根本,关键在于防范坏事发生,而不在于解决问题,政府目标不在于发展经济,而是把全国人民的生活控制在低水平上长期延续下去。皇帝亲自领导各种礼仪,朝中大臣必然深受鼓舞而兢兢业业做事,这一势能必将传导到各个地方的官员,在地方官员的垂范下,所有的家庭紧紧团结在以父亲(或丈夫)为核心的班子周围,以儒家伦理纲常为行事规范,必然井然有序。如有违反,那么事情本身是非不在考虑范围,而必然是奸恶之人所为。一个地方如果盗贼横行治安环境差,那么必然是地方官员品德不行,这个时候的解决之道就是换个好官。但是朱广沪救不了国足,佩兰不行,高洪波也不行。
四
更要命的是文官集团本是作为帝国支柱,但明朝后期发育成熟的文官集团却成了政府低能国家衰亡的最大责任者。这里不光是说官员的贪腐成风,即使如张居正这样杰出的名臣,制度改革的初心是为了强化政府效率,然而他是靠自己的绝对权威来推行和监督整个文官体系,这样就注定不能长久维持。比如考成法,其实相当于官员的KPI,初衷是为了使官员不能偷懒混日子,如数上交应交的税粮,但是在执行中就乱象横生,官员为了完成指标乃至保有自己的常例加大对百姓的摊派盘剥,为了应对绩效考核结党。于是我们看到,京察往往不是官员能力的PK,而是官员集团的集体力量的PK,到万历后期,齐楚浙三党,东林党,阉党,围绕最高政治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大规模的群殴开创了党争的新局面,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申时行从张居正的事件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然而他的百般调和目的是保持文官集团的微妙平衡,高举主旋律的价值观的大旗,但对于官员的“阴”给以不加说明的认可,以推进文官集团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为首要目标,作出各种努力保持文官集团的一致性,他肯定是对人艰不拆这一成语领会深刻。然而,他的辛苦调和如果只是换来别人的不认可也罢,最具讽刺性的是,他苦心孤诣保护别人的阴,但是他自己的“裸照”(跟皇帝私信被拦截并公开)曝光之后却成为全体官员的靶子,最终黯然下课。我每每读到申时行这一部分的历史时,总是感慨,我以我心将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申时行德行再宽厚,终究败得如此彻底,名声扫地。意识形态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我们从书中看到,争国本这一政治事件,万历皇帝并不能如愿。他立皇三子的愿望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就是不能明说,即使是皇帝,他能做的只是希望上任的首辅能够在这方面沟通的顺畅一些,到头来只能放弃治疗,以非暴力不合作武器进行拖延和较劲,乃至在不得不立皇长子之后以无为为借口暗中赌气。此处并不是说皇帝乾纲独断不受制约是应该,只是通过这一事件看到了文官集团在处理意识形态领域事件所表现的强大力量与处理国家经济社会法律实务的低能低效,两者对比,华丽丽得一塌糊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因为万历皇帝软弱所以达不成目的,强悍暴烈如崇祯,他十几年内杀掉十几个兵部尚书(/*印象如此,数字不确切,有没有超过十个不知道*/),但是他同样不敢提出与满清签订合约,尽管这是面对内忧外患避免亡国的唯一出路。
五
代码BUG可以通过调试来解决,然而王朝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写代码的经验告诉我,整体架构设计的缺陷遗留到后期,需要付出数倍的代价,但至少不会死人。社会演进如果只是像调试代码一样,那样就再幸运不过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明朝在万历朝结束24年就被清朝取而代之了,回看历史,剪辫子与留辫子背后血流成河,而年清帝退位后权力的真空之下军阀混战,直到打出了一个蒋委员长,再一直打到。无数人生灵涂炭换来的只是社会演进的一小步,这是历史的残酷,也是历史的无奈。笔者在本文多处与程序代码相类比,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社会制度与程序截然不同的有两点。第一,它没有离线调试的机会,在线运行的一切后果都必须要在线的人来承担。第二,它不但没有最优设计,甚至仅仅为解决问题而设计也不可能做到,只能通过不断试错找到比较适合的途径。毛泽东兼具革命家的激情和诗人的浪漫,他说过,一张白纸,可以画最好的图画。我们后来看到了这图画画成了什么样子。在解决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的问题时,道德,或者说信仰,能做的很有限,不看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中国几千年来的治乱循环。历史有其内在逻辑,无视的结果,就是历史就会像代码一样,出现死锁困局。而解决困局,往往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六
本文为深度阅读小组的读书随笔,尝试阅读小组为封闭式阅读小组,如有意参加,可以报名活动参加。
深度阅读小组,读读写写
当代企业观察
码农看历史
赞赏
人赞赏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治疗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