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整体特点概述
1、结构变动(选择题)
今年全国卷8道选择题,第19-21题为多项选择题,年多选题为18-21题,年是第19-21题。虽然今年单选题难度不大,但是题型较新,多选题难度适中,相对合理,均为常见题型,总体本次考试在选择题中,题型变化较大。
2、考题类型有调整
(1)今年将选修3-5列为必考内容,直接出现在选择题的第14题和第17题。
(2)往年常见的天体运动选择题,今年移到计算题,但也只是借用了天体的模型考察功能关系,并没有深入考察具体知识和公式。
(3)生活实例题增多,如第14题的火箭升空、第15题的乒乓球发球技术、第17题的伪科学工程“人造太阳”、第18题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第24题的太空飞船等都结合了生活实例模型。
(4)实验题还是继续全国卷的老套路,器材创新,知识基础。考察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计算,题感信息提取以及U-I图像的定性分析,难度中上。
(5)计算题综合度加强,最后一题计算量大,要求有较高的数学思想,需要分类讨论。
3、综合分析
今年考试题型结构和内容均有变革,但均为考纲要求考点,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联系以及各个模块间的综合应用,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应用。
二、考点分布表
三、复习建议
1、学科基础知识要扎实,一轮复习最关键。
2、思维方式要适当发散,不能仅仅局限当前的方法和思想,也应该去关心当下的前沿技术,这些往往是出题的来源。
3、计算能力要加强,多动手算,少拿计算器。新课标1卷几道题计算量较大,但题目本身难度却不大,很多学生到此都望而却步。
4、平时上课笔记一定要记,隐含很多高考考点与题型,譬如选择题14题、16题、19题、20题在平时上课都曾出现过类似图像或问题。
年化学全国卷(I)一、整卷概览
纵观化学试题,全卷设计合理、题型新颖、知识点覆盖广、梯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命题在注重考察考生自主学习,整合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总体上看,立足基础,稳中有变,形式灵活,难度适中。本试题没有出现偏、难、怪的试题,体现了国家考试中心稳定的命题水平。
二、难度区分度
与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相比,考生做题容易上手,中间略有挣扎,整体难度基本持平,略有上调。在选做部分,和两道选考题,整体难度略有差异,不过差异幅度收窄,体现的考试的公平性。
三、效度-知识覆盖面
全卷,必考部分涵盖必修模块“必修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选考从“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二选一,细化各模块的分值分布相对均衡、合理。能全面考察学生高中化学的综合学习情况。
知识考点分布表
模块分值分布图
教材分值分布图
此外,全卷有多个地方创设的新的情境,例如第11题的惰性辅助阳极、第26题的开始定氮法、第35题的电子跃迁光谱等,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也体现了高考选拔性考试的命题特点。
四、届备考建议
一、依纲据本重基础
依纲:
从全国历年高考题看,每年的高考题绝大多数的题目都在考纲界定的和能力要求内,特别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覆盖考纲要求的全部知识点,扎实的对照考纲进行复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据本:
高考命题并非无迹可寻,研读历年试卷不难发现试题往往源自教材,熟悉教材上重要的知识点,以年高考选择题为例,选择题第7题的“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源自课本(鲁科版必修二P96)。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好好的回顾重温教材,对有效的消除知识盲区有很大的帮助。
重基础: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的提出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里面最基础的两层,在今年和往后几年的高考命题中都会有明显的体现。所以抓住基础就是抓住化学的命脉。
二、多练多想多总结
多练:
高三全年的学习中,练习是复习的重要一个环节,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的标准。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和速率。
多想:
通过近年的高考分析不难发现,高考对于记忆的要求逐渐淡化,更多的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反思、理解、整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学科素养。
多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总结好。特别是高考常见的考法、经典的题型,每一种类型的解题技巧,善于通过整理平时做错的每一道题,形成错题集,经常性的回看,减少再次出错的概率。
三、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
本次物构第一题考的是物理跟化学的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其实是近年高考理综卷的一个典型的特点。这种考查方式典型的反映了考纲中提到的对信息的提取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注重知识的迁移及综合应用。这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度要求较高,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新高三同学应该逐步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训练掌握完整基础知识的能力。在暑期或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充分复习高一高二的基础内容,并适当提升相应内容的训练难度,打造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这个部分就是地基,非常重要,做的好,整个高三年的复习就事半功倍。记,然后提炼成体系。
第二、训练信息整合的能力。基础知识体系搭建完善大概在寒假前后可以完成。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轮复习。以专题的形式整合知识点的各种考法。适应知识体系上的各种变化方式。
第三、训练知识迁移及综合应用的能力。以接近高考题的模式充分训练,熟练掌握高考理综的各种新颖的考查方式。特别是难题模块的攻克。在全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全卷涉及计算的部分占了23分的分值,分值比例高,体现了化学作为理科学科的学科特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年生物全国卷(I)一、考试范围
本次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为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选考内容为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其中选考内容为二选一。
二、试卷结构
本试卷为理综综合测试卷,生物分为两部分,共11题,满分9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题,最后一题是选考题,共54分。
三、知识点分布及分值
知识点分布
考点在各教材中所占的分值
一、具体模块分析
1、选择题
(1)第1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要求考生理解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的区别,属于基础应用题,比较简单。
(2)第2题:考查观察类和鉴定类实验,考生不仅要熟悉各常用染料的使用方法,而且要懂得使用原理。台盼蓝这种染料比较陌生,可能对部分考生造成一定干扰。本题属于比较简单的。
(3)第3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和实验分析,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知识转化和图像信息处理的能力。难度适中。
(4)第4题:考查免疫学原理,要求考生熟记过敏反应的原理和症状,比较简单。
(5)第5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和应用。对图像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6)第6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熟练应用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减数分裂过程,难度适中。
小结:选择题依然侧重于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第1、2、4题难度较小,有对基础知识的正确记忆即可正确作答。第3、5、6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突出的是加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在整张试卷中都有所体现。
2、非选择题
(1)第29题:此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DNA和RNA组成成分的基础知识记忆,另外需要学生理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原理。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文字组织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2)第30题:常规题型考查,学生需要理解题中所给的“CO2补偿点”的定义,结合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即可快速解答。
(3)第31题:常规题型考查,通过题目所给两种渗透压的定义,结合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答案,能力要求不高。
(4)第32题:常规题型考查,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此题看似“大”,但是考的点相对简单,设置的三个小题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关联,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准确的将信息转移到设问中进行解答。
3、选考题
(1)第37题:考查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重点考查了土壤微生物的特点。
(2)第38题:考查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技术”,重点对基因工程进行考查,题目预先给了一些信息,要求考生读懂信息,并结合基因工程的步骤及基因表达的特点进行解题。
小结:非选择题总体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在相关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又将小的知识点进行链接,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掌握度,而且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文字的规范性表述有较高的要求。
二、总体评价
总体来说,此次试卷难易度正常,简单题和提升题的题量设置合理。近两年的高考生物命题形式类似,往常“生态与环境”这道必考题逐渐淡出了命题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道侧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题,并且此题的命题方向也比较灵活。此次命题,不仅注重对考生主干知识的考查而且对其侧翼的知识链接也比较强,一如既往的要求考生要有较高的文字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因此也使得试卷对不同能力的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度。
三、年备考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观察近几年的全国卷生物试题会发现,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而考生的失分往往是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或“懂了”但不能正确地表达。因此,在复习时要夯实基础,注意主干知识的积累,理顺知识脉络,全方位覆盖所有考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1)明考纲读教材,(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某些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深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生物学科思维的培养
生物学科的能力结构应以生物学科考试四项能力要求为基础,在重视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学习的同时,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平时复习时,尤其要加强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上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仅在课堂中的学习是做不到的,因此在课后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