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引领基层质监部门认真履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文婧
摘要:在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形势下,质监部门如何履职,尤其是一线基层质监部门在人少权多的情况下更好履职优化服务,笔者认为应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改革带来的快速、便利等优势来开展质监工作,让数据来说话,让数据来减少行政管理成本,科学有序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乱作为瞎折腾付出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更好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基层质监履职互联网大数据
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现在比我们想象的要超前的多,社会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现实的行政管理中,可以减少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本人从事的质监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目前进行的一系列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如何在基层一线积极开展工作进行了些许深思,总结出了今天我要阐述的论文题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引领基层质监部门认真履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基层质监工作现状
现状一:人少权多。目前质监行业的最底一级是到县一级,县级质监部门承担着全县标准、计量、工业产品质量、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地理标志保护、质量发展宏观管理等7大项监督管理工作,细分的小项就更多了,同时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有81部,权力事项有项,就我单位为例工作人员只有18人,含直属事业检测所5人,队伍平均年龄已过40岁,年龄偏大身体有的同志不能从事负荷重的工作量,一个科室就1个人在干,有的1人甚至干三四项业务工作,大家都知道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的政策都在基层一线要落实;人员编制不仅不增只减,而且监管对象快速集聚膨胀增加,如工业生产企业、特种设备电梯、游乐设施等数量的快速增长,基层现状是人员更新跟不上,人员不能保证正常工作开展,单位只有1辆公务用车现在坏在车库遗弃监管没有公车,县级经费紧张不能足额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经费等等,在此就不多赘言说,只要是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情况都清楚。今年人大调研评议县质监局,通过前期了解调研才知道:“质监业务专业性强、执行法律法规量大、保障正常开展业务工作难”,这就是当时调研时给领导的映像。
现状二:体制机制转换较慢,上下联动不够。年底质监行业从省级垂直管理下划到县一级落实地方负责制管理。到今年已有3年多了,但工作体制机制上还是没有太大的转变,监督抽样还是省市两级主要下达,而且是重复下达反复抽样,给企业带来很多不便,省市抽样范围大致一样,都是这几年长期开展的业务工作,对于拓展业务检验不了的项目始终监督抽查不了。省级质监现在有检测技术和人员,县一级开展的业务很少,大部分业务都开展不了,认证认可发证也在省一级,申请受理发证全部省级经手管理,县一级对于本区域内的情况并不是全部了解,有些企业取证了县一级都不知道,上下级对于监管对象数据信息不共享,据了解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省级发证县级监管,发证权力大监管责任大,有权利责任不对称之嫌,工作思路还停止在在垂管时期的状态。县级从企业申请取证到发证全过程有时根本就不知晓,信息共享闭塞。
现状三:政府各部门信息共享不畅,实施诚信联惩联动机制进展缓慢。大数据信息现在在其他层面我说不准,但是在县一级行政各部门信息共享几乎是受限制的,比如质监监管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我就没地方去查,查不到县域内注册核发的工业生产企业营业执照的准确官方数据信息,需要搜集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信息,就需要写介绍信到工商局沟通,调取拷贝工商系统的县域内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生产企业。今年工商积极作为将新办证的各类企业发函,告知事中事后各领域的监管部门,有些监管领域情况工商部门也不是太清楚,有部分不属于质监事中事后监管企业,却划拨到质监监管,举这个列子主要说明市场监管大数据共享还没有实现应用到最体现工作的基层一线,行业监管被动、监管漏洞、监管扯皮等还是较普遍。另外,质监行业上下数据共享也较为不畅通,近期在质监行业由认监委建起的“认证认可行政监管群”中,江苏的同行就说到:“有一家获得检验检测认证资格的企业到他单位咨询撤销认证证书的事情,他竟然不知在有这样一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存在,据他统计监管的检验检测机构有25家,而省上反馈有30余家,有些检验检测机构,属地监管行政单位不清楚”。现在省级发证,具体名单更新不及时,有些企业倒闭不存在,但生产许可证信息还在网上挂着,这些只能说明行政行业上下信息不畅,信息也不能共享,各自为垒各守各自利益。
二、对现状的思考
以上说的“三现状”,就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在我们这存在,通过互联网QQ群聊中,也能看出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一点就是行政行为服务社会的步调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始终是滞后被动追赶。国务院年就下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等,具有很强的纲领性指导意义。我个人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高瞻远瞩,重视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高层顶端设计已经提出了统领指导性的意见。
运用大数据加强服务和监管,是时代进步和降低成本的必然要求。现在之所以强调运用大数据来加强服务和监管,是因为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市场主体活动日趋频繁,全社会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单纯依靠传统的以现场办理为主的服务方式、以抽查为主的监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从上到下的社会经济服务需要互联网大数据,而且从下到上的大数据分析统计更是我党带领全民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科学指导我党政策方向和决策科学依据,需要从中央到基层实现“上下互通”大数据管理社会经济。
三、实施“互联网+质监”的对策建议
实施“互联网+质监”是时代迫切的需要,是突破传统监管实现现代监管,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监管工具”手段,建立“互联网质监大数据”迫在眉睫。
建议一:质监要把好质量“源头关”,就必须建立“互联网质监大数据”。质监监管领域为生产领域,主要是工业产品生产领域,工业类行业种类繁多,随着第4次工业革命的始发,新生事物新品种很多,标准制定已经严重跟不上发展速度了,生产情况小信息不能汇成大数据,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对政策决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做好工业“源头监管”,这就需要建立互联网大数据来实施监管。我个人建议所有的生产企业,质监总局应该从上层顶端开发建立“批次检验数据库”,让企业将每批次检验的数据上传到检验数据库中,这样既能督促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数据主动公示实施监管,又能震慑不法企业的侥幸心理逃避监管,是最能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方法,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只能是即时性表型的体现形式方式,而检验数据库让企业录入每批次生产流入市场的产品质量数据,随时随地进行质量安全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对各企业上报的“批次检验数据库”,进行分类、梳理、统计、分析等,可以看到各地区的质量状况、各行业发展的质量状况等,为政府今后的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参考数据,同时还可以及时进行质量监测,快速反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时查看解决成效,有效预防质量风险控制,不至于出现大面积复杂性的质量安全事故。这不仅能够解决目前基层质监人员少,监管对象多,保姆式监管等监管不力诸多问题,而且还节约行政监管成本,科学有效作为,解决忙而效率低的监管现实问题。
建议二:建立完善诚信体系,就必须建立“互联网质监大数据”。国务院年就陆续出台有关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几乎每年都有主要文件下发,年9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财政部、质检总局等38个部门联合签署《关于印发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通知》,年3月22日历经半年时间我看到了一级一级转发下来的文件,基层该项工作具体操作执行措施没有随转发文件提出。在“信用中国”网中,法院将“老懒”公示,出行受限,对律师、导游等部分自然人纳入信用管理,各行政部门也逐渐出台公示各监管领域的“红黑榜”名单,诚信体系建设各部门积极作为,群众都知道谁是“老懒”了,有信用不良记录将对出行受限人人自知,诚信建设成果显著,人人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安卓开发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