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学院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职教师人,教授25人,副教授6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6人,其中具有海外博士学位25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访学经历54人。教师队伍中有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中科院“择优资助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子3人,“中国光谷人才”1人,学校“工程”5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3人,青年教学名师8人;聘请了海外讲座教授6人,海外客座教授5人,国内兼职教授13人。
学院在校普通本科生余人,硕士生人左右,博士生73人,留学生人,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余台套。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湖北省支柱产业专业、湖北省综合试点改革计划)、“物联网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学院形成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交通、汽车和材料等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能方法与智能系统”、“数据技术及其应用”、“云计算理论及技术”、“可信安全物联网技术”等稳定而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已建成“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藏文化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交通物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校企共建光传输及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研发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武汉NEC)”、“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武汉理工-中软国际)”、“计算机类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基地,在解决理论与工程实践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院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联合项目。近五年的年均科研经费达到万元以上。主持的纵向项目逐年递增,学院承担过的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包括子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31项;共获批77项省部级项目,其中有18项来自于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项目;59项来自于省科技厅项目,其中有5项技术创新专项;1项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1项高技术专项(万/项),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主持企业联合项目万以上科研项目达23项;近三年被SCI、EI、ISTP收录论文近篇;近五年获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共60余项;近五年学院教师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
学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邀请国内外高水平学者70多人次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学院先后有50余人次出国交流或学习,与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学院全面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是学校首批“三项教育”示范项目学院和就业工作“起航计划”试点学院,并已经与华为、中软国际、上海普元、东华软件等大型企业共建了实验实训基地。
学院从学生个体兴趣与潜质的差异出发,重点依托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内外科技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等平台,着力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阶梯化、指导专业化,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并以此作为学风建设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年—年,学院学生获得国际/国家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余项,本科生参与科技竞赛和创新项目研究呈蓬勃发展态势。
学院以学生成才与发展为根本需求,以思想成长和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了包含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文体发展、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党建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富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科技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十六届,广受学生欢迎;以生涯指导为出发点的大型职场应聘活动—“实习直通车”贴近学生成长实际;组织学生赴上海、贵州、大连、长沙、烟台等多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蛋蛋在行动”志愿者义务支教团队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全国二等奖、湖北省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校级志愿服务优秀示范项目、理工青年十大精英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公益擂台赛特等奖以及湖北省荆楚达人志愿服务十佳团队提名奖等多项荣誉,多次被人民网、凤凰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省市级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学院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深受社会好评,社会需求旺盛。社会需求人数和毕业人数之比达15:1以上,位居学校前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移动应用、网络通讯、金融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相关工作,毕业生的去向多为知名世界强企业,如:微软、甲骨文、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国内外IT巨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核电等知名央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各大国有或商业银行;特别优秀者进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外交部、国家安全局等政府机关工作。毕业生起薪在学校工科专业中名列前茅。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
同时学院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发展目标,以大力推进创业工程为发展内涵,积极构建了以“意识唤醒、项目培育、企业孵化”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扶持体系,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创业辅导、资助落实等专业化服务,正有效形成能体现专业特色、提升专业能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助力学生职业成长。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研究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副总裁,首席安全官谭晓生先生来我院讲座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实践技能,“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教育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单位以及建工建材、交通、汽车与信息等行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专业特色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与编程综合实验、面向对象与多线程综合实验、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验、人工智能。
斗鱼TV创始人,CEO张文明——学院6届本科毕业生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以国民经济和行业信息化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优良人文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系统地掌握现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问题,能根据工程需要自发学习并优化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工程科研、技术及管理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基础、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专业特色课程:Web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人机智能交互技术、软件工程经济学、UML建模技术、敏捷软件开发、信息安全。
教学设施和实验环境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所需的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胜任物联网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应用、物联网工程概论、物联网控制基础、物联网工程与组网技术等。
专业特色课程:射频识别与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云计算与服务计算、物联网应用开发。
我院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一等奖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经历,系统地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知识,能胜任大数据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与分析等多方面工作,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数据科学导论、数学分析、概率与统计、高等代数、数据结构及算法、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据存储、大数据架构与模式、数据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概论。
专业特色课程:非结构化数据库、并行计算、大数据隐私与安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统计模拟与R语言、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库及其应用等、Python数据处理编程。
我院成功举办年优秀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
院系特色
多样化的协同育人
依托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北省交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等,开设全国首个“软件工程-数字传播工程”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试点班、面向行业的“物联网工程(交通/汽车)”国家特色专业试点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专业,进行了行业协同、校企协同、科教协同、学科交叉等综合改革实践,面向未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计算机类新型“三强人才”。
我院与华为ITC学院共建“创新人才中心”
多层次的创新实践
依托湖北省计算机重点实验示范中心,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评一体、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及多层开放课程体系,并积极与华为、中软国际、网龙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发具有工程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的课程资源,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学院举办IEEE第二届可信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国际会议
国际化的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与瑞典林奈、美国普渡、意大利佛罗伦萨、澳大利亚莫那什、挪威GUC等国际知名大学协同育人;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及虚拟现实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组建优秀海外博士导师团队,为学生科技竞赛及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我院学生党员风采展示大赛
届毕业生信息
1、学院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43%,就业知名企业: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国家电网等。
2、学院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99人,免试攻读研究生60人,一批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3、学院届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8人,留学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学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