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汉青等美国动画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分析

导读基于生产者-消费者二元视角的自变量框架,本研究总结了可能影响真人电影票房收入的产业链因素和口碑因素。随后,本研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建立票房预测模型,并用偏相关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影响动画电影票房收入的产业链因素和口碑因素。最后总结和分析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的异同。

动画电影通常指在影院中上映的、影片时长超过40分钟的动画片。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动画电影在计算机技术和叙事手法上取得了创新突破,美国动画电影产业稳步发展。从年起,美国平均每年的出品的动画电影数量均超过10部,国内总票房稳定在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国内总票房中所占比重也维持在10%左右。另一方面,年至年,美国动画电影的全球票房收入在全球电影总票房收入中的占比稳定在10%左右,体现了美国动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在学界,鲜有学者针对动画电影进行票房实证研究,而动画片(animation)常常被视为与动作片、喜剧片等等并列的一种电影类型(filmgenre)来考虑。但实际上动画电影(animatedfilm)是与真人演出电影(live-actionfilm)相对的、与电影类型不同层次的概念。《超人特工队》的导演布莱德?伯帝(BradBirdy)曾经说过:“动画不是一种类型,而是手段和工具,可以表达出任何类型。”动画电影与真人演出电影从灵感来源、编剧与集资、前期制作、拍摄、后期制作,到发行、上映、衍生品售卖,甚至于在观影者的结构特征等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否会使得动画电影票房受到与真人电影不同的因素之影响呢?本研究试图探讨美国动画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与现有电影票房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比较,并分析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的差异及原因。

变量选取与研究问题一现有票房实证研究的变量选取

在因变量的选取上,现有实证研究通常以美国国内票房、美国国内首周末票房、全球总票房、平均每屏票房、放映周数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指标作为因变量。在自变量的选取上,现有实证研究讨论的自变量有:电影类型、美国电影协会的电影分级、续集、改编、制片国、大导演大明星、生产成本(预算)、大发行商、档期、发行模式、屏幕数量、市场竞争、市场集中度、奥斯卡奖项、影评、营销费用等等。然而,现有研究在理论框架和自变量的分类方式上仍存在许多争议,影响票房的因素十分复杂,既包括产业链因素,如电影类型、预算、发行商、档期等等;又受到消费者的影响,如网络口碑等等。然而,现有研究在构建自变量的分类时往往忽视了产业链因素和口碑因素之间的界线,将两者混为一谈,这样容易造成同一研究自变量分类标准不统一、不同研究之间自变量的归类难以达成共识等问题。

为了构建更明确的自变量分类框架,避免上述问题,本研究将自变量划分为生产者视角的产业链因素和消费者视角的口碑因素两大类,其中,产业链因素包括生产、发行和上映三个环节中可能影响票房的因素,口碑因素主要指网络口碑。考虑到动画电影的特性,本研究所讨论的生产环节因素包括类型、熟悉的故事、预算、导演和配音演员、制片方;发行环节因素主要由发行商资历来反映;上映环节因素包括影院数量峰值和档期。口碑因素主要包括网络影评数量和网络影评得分。

二真人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

基于本研究的自变量分类框架和具体自变量的选择,总结了电影票房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下:

(1)在生产环节,续集、预算、导演影响力和演员影响力很可能与电影票房间存在正向关联;某些类型的电影容易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

(2)在发行环节,发行商的资历越高,电影的票房收入可能越高;

(3)在上映环节,假期档上映(特别是暑期档和圣诞节档)可能提高电影的票房收入;覆盖的影院数量越多,电影的票房收入可能越高。

(4)在口碑质量方面,电影的影评得分(无论是专家评分还是网友评分)越高,其票房收入可能越高;

(5)在口碑数量方面,由于大多数研究进行于互联网还未兴起的年代,因此很少有研究探究口碑量对于电影票房收入的影响。Liu()关于口碑(WOM)与票房关系的动态研究表明,网络口碑量(volume)对于票房的长期驱动作用可能大于网络口碑褒贬(valence)。

在绝大部分研究中,动画电影样本所占比例很小,甚至有些研究直接将动画电影从样本中剔除。因此,以上关于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的总结,实际上反映的是真人电影的票房收入有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可以用于与动画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问题:

RQ1a:在生产环节,有哪些因素可能对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产生影响?

RQ1b:在发行环节,发行商资历会影响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吗?

RQ1c:在上映环节,有哪些因素可能对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产生影响?

RQ2:在口碑因素方面,网络影评数量和网络影评得分对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有怎样的影响?

RQ3a:在产业链因素方面(生产者视角),影响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票房收入的因素有何差异?

RQ3b:在口碑因素方面(消费者视角),影响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票房收入的因素有何差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一样本选取

从BoxOfficeMojo网站上获取年至年在美国上映的动画电影列表,列表中共包括部动画电影。为了降低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以下三类共78部电影作品被从样本中剔除:制片地区不包含“美国”的电影作品、国内票房低于万美元和票房数据缺失的电影作品。最后,本研究对入样的部电影进行编码。

二因变量设计

由于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上映时可能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美国国内票房(domesticboxoffice)作为因变量,反映美国动画电影作品在国内市场的整体收益能力。从BoxOfficeMojo网站上获取部样本电影的票房数据,单位为百万美元。由于选取的动画电影作品时间跨度较大,票房数据可能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本研究根据美国劳工局发布的CPI数据,对国内票房数据进行调整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三自变量设计1生产环节的影响因素

(1)类型(genres)。麦特白说过:“一种类型的规则与其说是一套文本的成规与惯例,不如说是由制片人、观众等共享的一套期望系统。”观影者对影片中某些因素一而再再而三的需要,使这些因素不断重复出现,进而逐渐成为了一种样式,也就是“类型”。因此电影类型能够反映观影者的普遍偏好,可能影响票房收入。本研究将在动画电影的范畴内考察不同类型对票房的影响。根据IMDb网站的电影信息,年至年的动画电影最主要有四大类型:冒险、喜剧、动作和家庭,可作为四个自变量指标;另外,戏剧、音乐剧、幻想、科幻和恐怖等等类型由于样本量均低于5,而被归入到“其他类型”的指标中,即电影类型这一自变量包括冒险、喜剧、动作、家庭和其他类型五个指标。采用二分法编码。

(2)熟悉的故事(well-knownideas)。大众熟知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等等对比起全新的作品而言有内在的优势,一方面可能向观影者透露有关电影内容的信息,另一方面可能成为观影者判断电影质量的信号,进而影响观影者的决策选择。同时,熟悉的故事(如神话、童话、前作等)有可能为动画电影带来一定规模的观众基础。续集(sequel)是考察这一因素最常用的指标,具体指某部动画电影作品的后续作品。另外,本研究增加了改编作品(adaptation)的指标,即该作品是否由小说、漫画、游戏或TV版动画等等形式改编而成。两个指标均采用二分法编码。

(3)预算(budget)。电影预算可能会影响到导演、演员、制作等多个方面,进而对动画电影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实际预算难以取得,本研究将采用IMDb的预估预算(estimatedbudget)作为预算数据,单位为百万美元。由于样本的时间跨度较大,本研究根据美国劳工局发布的CPI数据对预算进行调整。

(4)导演和配音演员影响力(superstardirectorsandvoiceactors)。明星经济模式认为,假定歌迷对不同明星水平属于一流还是二流有大体一致的判断,且歌迷的消费支出都包括门票支出和演唱会固定的时间支出两部分,那么歌迷倾向于认为选择听一流歌手的演唱会更有效益。另外,著名导演和演员也体现了动画电影的品牌影响力。借鉴Reddy()的编码方式,本研究分别以该作品第一导演的影视作品数量(Director)和第一配音演员出演及配音的影视、游戏作品数量(Actor)来衡量导演和配音演员的影响力。

(5)制片方(studio)。制片方是常常被忽略的一个因素。著名制片方和中小制片方在资源、技术、电影题材、电影风格、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也可能成为观影者判断动画电影质量和风格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将讨论著名制片方与中小制片方在动画电影票房表现上的差异,以“是否由著名制片方出品”为自变量指标。根据维基百科的信息,著名制片方主要包括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华纳兄弟公司、梦工厂动画公司和蓝天工作室,采用二分法编码。

2发行环节的影响因素

发行商(majorandmini-major)。发行环节的许多因素无法直接获得准确的数据,而大发行商的参与意味着有更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经验、资源,而中小发行商则略逊一筹,因此本研究考虑以发行商资质来反映电影产品在发行环节的推广和促销力度。本研究将发行商分为大发行商(majors)和中小发行商(mini-majors)两类。根据BoxOfficeMojo的统计数据,前者包括以下六个电影发行公司:环球电影公司(Universal)、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华纳兄弟电影公司(WamerBrothers)、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Twentieth-CenturyFox)、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和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WaltDisneyPictures)。对大发行商(Major)这一指标采用二分法编码。

3上映环节的影响因素

(1)影院数量峰值(widestrelease)。上映的影院数量反映了电影的覆盖范围和发行力度,覆盖影院数量越多的电影越有可能触及到更多的观影者,进而获得更好的票房成绩。本研究以BoxOfficeMojo网站上提供的每部动画电影在上映期间所覆盖的美国国内影院数量的峰值为自变量指标。

(2)档期(releasedates)。观影人数会随着节假日的到来有所波动,节假日上映有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的观影者。然而,节假日上映意味着该动画电影作品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与真人电影的竞争)。关于档期这一自变量,Litman的指标设置和编码方式比较符合美国生活的实际情况,也被后来的许多研究沿用,因此本研究也予以借鉴,将档期分为圣诞档(11月和12月)、暑期档(5月至8月)、复活节档(3月和4月)和其他时间共四个指标,分别采用二分法编码。

4消费者网络口碑因素

网络影评(criticalreviews)。由于电影是一种“体验型产品”,消费者在看电影之前不知道这部电影对自身而言将产生多大的效用,这种情况下他人的观后感和评价就成为了值得参考的信息。而互联网更是为观影者提供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交流平台。网络影评这一自变量可分为影评数量和影评得分两个指标,从数据上反映了一部作品网络口碑的量与质。本研究从IMDb网站上获取每个样本的影评数量(NumberofVotes,单位为千)和得分(UserRating)数据。

四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构建票房预测模型,初步探析影响动画电影票房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偏相关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逐个讨论关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论与讨论

美国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会受到产业链因素(生产者视角)和口碑因素(消费者视角)的双重影响。从生产者视角来看,产业链因素蕴含在生产、发行和上映三个环节中。具体而言,影院数量峰值(上映环节)对动画电影票房的驱动力最大,而预算和续集(生产环节)影响力次之。从消费者视角来看,网络影评数量对票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网络影评得分则影响不显著。在得出动画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后,将其与真人电影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间存在以下异同。

(一)影响两类电影票房收入的产业链因素对比

相同点续集、预算、影院数量对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票房收入均存在正向影响

在生产环节中,出品续集、提高预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的票房收入。续集和大预算对观影者而言都是良好品质的信号,同时,续集作品已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来自前作的预先受众,而大预算作品往往拥有更好的质量,且表现在精良的制作、精彩的剧本、著名的导演和配音演员等等许多方面,因此不论是动画电影还是真人电影,续集作品和大预算作品都更容易获得票房成功。

在发行环节,发行商的资历对于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的票房收入从数据上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由于大部分电影作品由大发行商负责,且发行商资历往往更可能通过院线资源、议价能力等无法度量的因素来对票房施加影响,因此仅通过这一指标难以从数据上反映出发行商资历与票房间的关联。

在上映环节,排片的影院数量峰值越高,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的票房收入均可能越高。产品和劳务只有到达消费者手中才是现实的商品,而渠道限制了消费者能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获得产品。就电影而言,排片状况决定了消费者可以在什么时间、哪个影院观看到电影。因此,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真人电影,影院数量的峰值越高,意味着更多消费者能“消费”到电影作品,电影的票房收入也可能越高。

不同点导演和演员影响力、电影类型、档期对动画电影票房收入影响甚微

在生产环节,导演和演员影响力、电影类型均可能影响到真人电影的票房收入。然而,在动画电影的范畴,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力均打了折扣。关于导演的影响力,一方面,动画电影导演的知名度可能远低于同等影响力的真人电影导演,那么著名动画电影导演的参与对于观影者而言可能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许多高票房的动画电影,其导演未必作品数量繁多,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超能陆战队(BigHero6)》的第一导演唐?霍尔仅在年执导过《小熊维尼》,换言之,动画电影导演的影响力可能不能仅靠作品数量来衡量。

关于明星演员的影响力,由于动画电影中明星的角色是仅有声音“出镜”的配音演员,对观影者的吸引力可能会因此降低。而在电影类型的方面,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相比,电影类型的数量少得多,集中趋势也比较明显(四种类型占了95%),因此电影类型这一因素对动画电影票房收入影响甚微。在上映环节,档期对真人电影票房收入影响明显,却对动画电影票房收入不具有显著影响。现有研究表明,档期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和观影人数两方面来对票房施加影响。在市场竞争的方面,美国动画电影产业内表现出良性竞争的态势。美国动画电影的年产量在10部左右,上映时间均匀地分布在四个档期中,基本不存在同档期的直接竞争。换言之,同档期的真人电影才是动画电影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因此,假期档与真人电影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会抵消观影人数增加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数据上则表现为档期对动画电影票房影响不显著。

(二)影响两类电影票房收入的口碑因素对比

网络口碑量(volume)对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的票房收入均可能带来积极影响,而网络口碑褒贬(valence)对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无显著影响。

网络影评数量反映了一部电影引起的网络口碑量的多寡,反映了这部作品积累的用户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92nongye.com/gaishu/20461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