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榕.9.15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如果我们人为用十五年的时间窗口去划分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史,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大致能发现有意义的规律:
?-计算机萌芽期,程序员作为操作系统时代;
?-大型机OS/任务批处理机操作系统,程序员辅助下的机器主导时代;
?-小型机Unix多任务分时处理,机人交互操作系统的时代;
?-PC机Windows消息机制下的事件驱动编程,人机交互操作系统时代;
?-智能手机注册/回调机制下的事件驱动编程,利用特定个人硬件机器的人人交互操作系统时代。
-?沿着历史走来,用于通用计算的计算机越来越小,比手机更小的计算机作为常用人机交互终端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遐想未来:人与人、人与机通过无所不在的周边IoT计算机交互。人不再与固定手机绑定,而是与容器虚拟机绑定。宿主操作系统(HostOS)与访客容器虚拟机操作系统(GuestOS)分离。
容器虚拟机操作系统具备弹性,动态适配于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通用计算机终端硬件。容器虚拟机操作系统按需加载,独立演进,成为未来操作系统发展的主流。
时代造就操作系统,操作系统造就时代
通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功能大致分为上下两块:
?由内核(Kernel)+网络(TCP/IP)实现对计算机与网络硬件的抽象描述;
?由中间件/框架+虚拟机/容器实现对形形色色应用的支撑。
从年代IBM大型机OS/,到年代VAX小型机操UNIX,操作系统内核技术及TCP/IP互联网技术日臻完善。尽管UNIX开创性地设计了外设驱动模型及对结构化C语言程序运行的支撑,直到年之后,苹果Macintosh、微软Windows视窗技术普及之前,操作系统作为应用运行平台的人机交互界面仍旧非常简陋,中间件框架及容器基本不存在。
今天的Linux操作系统诞生于年代初期,基本是用开源理念对UNIX的重复实现,在技术上谈不上多少创新,但是开源的理念迎合了操作系统作为生态环境的必然。由此酝酿了操作系统不再是“产品”的观念,赋予操作系统作为各类软硬件产品赖以生存的载体的角色,大概可以类比商家与政府,创业公司与孵化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