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制订了《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语文、数学、英语)》,明确了考试范围、要求、形式、题型等,还提供了相关例题方便考生参考。同学们,快来了解一下,提前做好准备吧~~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要求的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高职院校分类提前招生录取的依据。
II.命题指导思想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试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适用于使用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试题考查考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语言的基本应用,符合水平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
III.考核目标与要求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IV.考试范围与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确定考试内容。
1.积累与应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并正确使用
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辨析和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理解常见句式,根据表达需要选用和变换句式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识记和理解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2.阅读与鉴赏
(1)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
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文章的逻辑,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概括和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写作
(1)按题目要求进行写作,文章观点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2)写符合文体要求的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3)根据表达需要,恰当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V.考试形式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分。
VI.试卷结构和题型试卷内容、题量及占分比例
1.积累与应用约12题,约25%
2.阅读与鉴赏约12题,约35%
3.写作1题,40%
题型的占分比例
1.选择题约38%
2.非选择题约62%
VII.背诵篇目背诵篇目为古诗文默写的考查范围。
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
3.师说 韩愈
4.阿房宫赋 杜牧
5.赤壁赋 苏轼
6.氓 《诗经》
7.蜀道难 李白
8.登高 杜甫
9.琵琶行 白居易
10.锦瑟 李商隐
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2.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13.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VIII.题型示例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科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要求的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高职院校分类提前招生录取的依据.
Ⅱ.命题指导思想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试题符合水平性的考试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突出考查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初步应用数学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像,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IV.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必修课程的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系列1,以考查必修课程内容为主.具体如下: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3)对数函数
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4)幂函数
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
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3.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3)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5.统计
(1)随机抽样
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概率
(1)事件与概率
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7.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②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
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⑤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⑥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8.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②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
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9.三角恒等变换
(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①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②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③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10.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1.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12.不等式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13.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①理解命题的概念.
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14.圆锥曲线与方程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④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⑤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15.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③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2)复数的四则运算
①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②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V.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答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VI.试卷结构与题型全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共21题.其中:
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4分,共60分;
填空题4题,每题4分,共16分;
解答题2题,共24分.
Ⅶ.题型示例一、选择题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科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要求的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高职院校分类提前招生录取的依据。
II.命题指导思想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七级要求和本大纲为依据。试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本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适用于使用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试题考查考生英语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注重考查考生在篇章的层面上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符合水平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
III.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高中英语课程七级目标要求,了解和掌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附录中所列出的各项内容,包括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意念项目、话题项目和词汇。
二、语言运用
(一)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二)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1)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
(2)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IV.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即“英语1”至“英语5”五个模块),确定考试内容。
V.考试形式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分。
VI.试卷结构和题型全卷共五大题,46小题。其中第I、II和III题为选择题,合计70分,占70%;第IV和V题为非选择题,合计30分,占30%。
I.情景交际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为一个不完整的简短对话,要求考生从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补全对话。主要考查考生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日常交际用语的能力。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5分钟。
Ⅱ.阅读理解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该题有3-4篇阅读短文(不少于词),每篇短文后有3-5个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短文内容,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Ⅲ.完形填空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该题在一篇约词的短文中留出15个空白,要求考生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主要考查考生在篇章层面对词汇和语用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IV.语法填空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该题在一篇约词的短文中留出10个空白,部分空白的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在篇章层面对语法和语用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15分钟。
V.书面表达
本题1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8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15分钟。
试卷题型、题量、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
VII.题型示例(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广东教育”是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北京白癜风的费用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