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1勤俭用地总动员

勤俭用地总动员

导读

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勤俭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将于9月1日起全面实行。  此前的6月25日,第24个全国“土地

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勤俭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将于9月1日起全面实行。  此前的6月25日,第24个全国“土地日”,宣扬主题也延续上一年--勤俭集约利用土地。

近期国土资源部还将出台具体的勤俭集约用地指点意见,目前已构成初步方案。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当前,各地生动的勤俭用地案例很多。“比如浙江省的一个工业园,在工厂厂房的楼顶上种菜,实现了土地的立体利用。这就是工业化、农业化和城镇化可以同步推动的鲜活例子。”  “事例好,关键是怎样推开。”胡存智表示,国土资源部下一步将从两个方面酝酿有针对性的节地政策:1是加强总结提炼各地节地的技术和模式,并在土地管理上推行运用;二是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用地获得、供地方式、土地价格等方面,创新管理方式和制度措施。  胡存智说,这些政策制定的目标,就是要让大家切实行动起来,转变思路,凝聚共鸣,推动勤俭集约用地获得更大成效,为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共同家园作出贡献。  改变原有用地方式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注意到,自2013年以来,“从严公道供应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逐步成为决策共鸣。如何理解勤俭集约利用土地在当前时期的新任务、新目标?  胡存智:为何今天我们谈城市建设要勤俭集约用地,要走出新路?首先,我们要向全社会明确发出信号,改变原有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会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其次,深入推动土地勤俭集约利用,是基于我们国家的特殊资源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作出的现实选择。我们国家耕地少,目前耕地数量还在下落,资源束缚将更加严峻。同时,建设用地的利用也比较粗放。全国土地二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到达了145平方米,农村村落用地人均到达了240平方米,都超过了国家标准的上限。  另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结构失衡,工业用地的比重偏高,低效、低容积率的用地情况表现很突出。目前,我国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在0.3:0.6,全国平均工业用地比例到达26,很多城市到达40乃至50,一半都是工业用地。虽然海外的数字不一定是我们的标杆,但是我们比较一下发现,我们还是偏大。比如纽约是7左右,香港6左右,伦敦只有2.7,新加坡只有2.4。可以说目前我国内地各城市普遍存在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着过度消耗土地资源的状态,部份行业和领域超标准用地、浪费土地情况仍然突出。  酝酿节地新思路  《财经国家周刊》:在你看来,当前各地有哪些值得肯定和鉴戒的勤俭集约用地经验?如何将这些好经验上升为制度?  胡存智:深入推动土地勤俭集约利用,目前已具有了扎实的实践基础。近年来,一些地方已主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比如上海市规定,未来城市的建设用地总范围控制在计划目标范围内,努力实现“零增长”,建设用地总量不再增加;山东省和江苏省规定,工业不再建单层厂房,建多层厂房可以减免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费用,增进企业自发勤俭集约用地;湖北省规定,闲置土地的闲置费用由地方税务部门依照土地出让金价款20代征,增进企业盘活存量用地;还有很多省市都规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定,要公道利用城市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在地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规定,有普适性,也有推广性。  国土资源部当前也正在总结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良好做法,《勤俭集约利用土地规定》9月1号全面实行。近期,还要出台具体的勤俭集约用地指点意见,目前已有了初步方案。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勤俭集约用地制度体系已构成基本框架,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政策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下一步国土资源部有哪些新思路?  胡存智:深入推动土地勤俭集约利用的整体思路,概括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坚持四个原则。1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则,勤俭集约用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2是优化布局的原则,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3是提高效率的原则,在土地粗放利用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效力是当前的重点,也是我们的着力点、发力点;4是保护耕地的原则,耕地是赡养中国人的基本,我们必须保住。  第二,在勤俭集约用地中要实行3大战略。一是要实行总量控制和减量化。只有对用地的总量和范围实行控制,并且逐渐减量化,才能勤俭集约用地。如果资源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社会或许就不会有勤俭集约的动力和需求;2要实行优化布局和进行格局调剂的战略。只有优化布局,才能承载更多的经济社会活动,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良性运转;3要实行国土综合整治的战略。经过多年的建设,土地利用上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深化和重整。  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等,推动城市更新,依法盘活农村的低效利用土地和闲置建设用地,提高勤俭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国土的综合承载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要构建四个机制。推动勤俭集约,要健全范围导向的机制;要完善市场配置的机制,通过市场配置和利益调剂,促使产生勤俭集约的内生的自发动力;要强化鼓励和束缚的机制,要鼓励全社会勤俭集约用地,广泛推动使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构成全社会勤俭集约用地的行动和风气;还要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的制定和实行,及时把勤俭集约用地情况向社会发布。  7举措保障目标落实  《财经国家周刊》:具体到政策实行进程中,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采取哪些举措保障勤俭集约用地目标的实现?  胡存智:深化推动勤俭集约利用,我想应当有7个方面的举措,也是下一步我们要采取的。  第一,就是要管控范围。依照控制总量、减少增量、盘活存量、保持流量、提高质量的整体要求来推动。到2020年,努力逐渐实现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范围逐年减少。  我们要采取的措施,比如,在严控建设用地总量方面,对低效用地的扩大要阻挠,要重点控制东部,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在主体功能区计划中已肯定为优化开发区域的建设用地范围,增进建设用地以盘活存量为主。  另外,还要强化土地计划的调理。比如适当安排人口100万~300万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公道控制300万~500万人口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对人口超过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不是所有区域),除生活和公共设施用地之外,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避免中心城区继续无穷扩大。  第二,就是优化布局。要加快完成全国城市开发边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控制用地布局,提高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水平;同时调剂用地比例,使得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的结构更公道。具体的措施,1要强化计划的布局管控,2要严防城市新区和开发区的无序扩大,3要调剂建设用地的比例,4要有序引导产业用地的空间协同。  第三,要实行标准控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建设用地使用标准体系。标准体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兼顾斟酌。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要建立单位GDP的地耗、开发强度、建设用地占比等宏观指标;在市县和城市层面,要建立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区域平均容积率、建蔽率等中观的指标;在建设项目和工程的层面,要建立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等具体的微观指标。  通过标准的引导和配套管理制度,力争在“10三五”期间,单位建设用地23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单位地耗再下落30,城市新区和开发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之内,综合容积率提高10~30,建筑密度提高5~8。  要发挥标准的控制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个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要加快建立勤俭集约用地的综合指标引导体系,要将省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和地耗下落指标、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比例、城市综合容积率等,作为考量本地区勤俭集约用地的重要指标;2是市县要测算本区域的综合容积率、投入产出指标,对区域的容积率进行整体控制。在区域总控下,地块容积率可弹性供应,不再逐一锁定具体地块,这样可以让地方更自主、更好地建设城市,构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良好格局;3是各地还要对比目前“12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和建设用地下落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公道制定“10三五”的下落目标。  在微观层面,要严格执行各类项目用地标准,主要从五个环节入手。一个是设计环节,做可行性研究的时候就要遵照用地标准,不能浪费土地,从源头就要抓好;第二个环节是,在项目准入环节要严格把关,不能把低效用地的项目放进来;第三个环节,在开发建设阶段,要依照建设标准规范用地,不得突破指标;第四个环节,要加强监管和评价,把土地使用的标准等控制性要求写到出让合同等法律文书中,作为勤俭集约用地的要求固定下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完善我们现有的标准体系,并继续进一步研究诸如光伏产业、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用地的标准。  第四,要市场鼓励。要用市场鼓励的手段,来进一步提升勤俭集约用地的水平。  主要措施有五个方面:1是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2要规范划拨用地入市和价格管理;3要完善市场的租价均衡机制;4要展开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分区域分用处测算好,完善相干税制,推动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构成公道比价;5要理顺地价的机制关系,要建立起基准地价、工业地价和其他地价的公道关系。同时要依照地上地下综合利用空间的原则分别设立不同的地价关系,鼓励使用地下空间。  第五,要盘活利用。勤俭集约用地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重要方面是要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存量土地要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和专项行动来推动展开。要增进批而未用土地的有效利用,要盘活闲置土地,要推动城市土地的整治和城市更新,要展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推动矿区土地复垦。  第六,要示范推行。要总结推行节地模式和节地技术,发挥示范的推行作用,增进构成全民勤俭集约用地共鸣,广泛动员社会各方气力,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能够真正在社区、在企业、在家庭都能够体现出来。  第七,要完善考核评价。1要延续展开国家和各省市的地耗目标评价考核,2要展开城市勤俭集约用地评价,3要完善开发区勤俭集约用地评价制度,4要完善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并向社会公布勤俭集约用地考核情况,增进地方政府对勤俭集约用地负总责。  《财经国家周刊》:过去,由于一味寻求GDP增长目标,又缺少勤俭集约用地的束缚性政绩考核机制,部份地方政府缺少落实勤俭集约用地制度的主动性,影响了相干政策的实行效果。如何构建勤俭集约用地的社会共鸣?  胡存智:政府提倡了这么多年的勤俭型社会,其实土地是最基本的勤俭要素。土地1勤俭,其他的比如能源、材料、水资源等都会随着勤俭。  今年,我们要通过市场的气力,让勤俭集约用地深入人心,深入社会。不光是政府的行动,所有层面都能参与。每一个企业、每个人都可以做,做了就能获益。大家通过节地,能够真正得到好处,不但能使子孙后代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使当代获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92nongye.com/xxmb/xxmb/1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