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设计二课程教学成果汇总

建筑艺术设计(二)建筑环境艺术系级建筑艺术设计班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建筑艺术方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注重专业基本功训练和设计构思训练,使学生逐步树立功能意识、空间意识和环境意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能力。

授课时间年8月29日至9月30日指导老师王海麦教师感想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方向三年级的设计课程,同学们都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学习热情,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对建筑的空间、功能、流线都在工作模型中进行推敲,本课程使用“自助式”的方法使同学们各自选择任务书,读懂各类任务书从而结合地形进行建筑设计,值得一提的是每位同学都给自己的设计定一个主题,围绕各自不同的主题进行开放性设计、空间探索、了解及分析建筑设计与室外环境设计所结合的特点进行设计,同学们将不同的材质运用到方案设计及模型设计当中,从而建筑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出有创新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方案。

教学方法

①分析各任务书及设计条件,典型案例搜集并分析,参观有关建筑。

②明确设计任务书,结合初期收集资料进行构思,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做体块模型,进行多方案比较。

③通过两周的时间进行方案推敲及深化设计,完善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及建筑造型设计。

④整合技术要素,结合模型进行细部推敲。

⑤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创造思维、注重表现建筑本身与室外环境的关系、注重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更注重学生的灵感来源,从灵感怎样推敲延伸到建筑设计是本次课程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展示现场汇报现场学生作品陈浩夫设计构思

荷,既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象征,又是体现南方水土风情的代名词。《风雨荷》中有此同出一辙“粉白曳摇绵绿衣,江南无韵待君唱。叶琴雨指翩跹舞,万古风流无尽藏。”作为福建国画大师,荷是最贴切的歌颂。作为美术馆,既是展览建筑,又是文化建筑,建筑形式似荷叶铺开,通过分析荷叶叶脉的承重形态,把它分布在建筑的外立面,以及空间墙体上。

设计演变过程

以荷叶为灵感来源,抽象为几何圆形,再模拟叶脉走向进行圆形切割,对切割的弧线进行选择,模拟放入基地,根据地形进行再切割,在建筑的高度上,根据荷叶边缘的卷曲,模拟错落有致的变化。

在模型实施阶段,类似参数化的流体建筑,高度的数据是一个细腻的工程,在处理上,通过对3D打印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分析其三维坐标轴的X,Y,Z轴的变化关系,经过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最终得出较为理想的交叉卡纸无误的精确模型。

建筑提名为:“囿灵,麀灵”。语出《诗.大雅.灵台》:“王有灵囿,麀鹿攸伏。”囿,意指“博览,驾驭”,古意为建筑形式。既体现了对朱老师的尊敬,又突显了建筑的深度。麀,指鹿,在这里暗指作品。贴切的体现了传统人文花鸟作品的地位与深度。

盖龙波设计演变过程

关于这次建筑设计《源生》的演变过程,一开始拿到现代美术馆的设计任务书,对美术馆进行了功能分区的分析,总的分析下来发现40%是对内功能,60%是对外功能。因此我就想去做一个“子母”建筑群,有了想法之后,脑子中对与外形也有了3个想法,“圆形子母”,“三角几何子母”,“弧形绸缎子母”。最终我选定了“三角几何子母”进行设计再创造,设计外观初期老师说我的建筑太过巨像,因此我做了再几何抽象设计,进一步进行抽象变形。到了设计中期老师说我的建筑太过集中拥挤,因此我做了再打散,划分建筑群,细聚拢。到了设计末期,我又进行了建筑外观的微调,建筑周围环境的设计分区,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建筑设计。

设计构思

关于这次建筑设计《源生》的设计构思,一开始作为“子母”建筑进行初步设计,慢慢的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地形有山有水,因此我将三角山形的形状运用到我的建筑外观上去,再根据任务书上写的“地处南方”因此我从江南水乡中提取设计,找到了蚌壳的元素,运用到了我的建筑外观上去,这样建筑外观可以和外部环境融合。对于建筑的“子母”我做了功能分区的细化,有一个对外展览的主建筑占60%,一个对内办公藏品的次建筑占40%,然后在两者之间我又做了一个小型接待大厅,完美的联系了2个子母建筑,在功能分区,交通分区,地理位置分区做到了最好。

王捷设计构思

建馆地段位于福建省闽侯县,京福高速西侧,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设计思路从闽南民居围楼入手,切割,移动,扩张变形,最后结合地形进行挤压得出这个形状。而地形的立面追求国画写意的叠山。

建筑属于单层建筑,两端有部分区域沉入地下。功能的分区采用静-动-静的格局。入口布置在建筑中部,与动区相连,而两端则是较安静的功能区。美术馆内部共设有三个展览空间。

建筑立面拟追求国画山水中叠山的意境,三个建筑体块相叠,层层推进。建筑入口布置第一体块与第二体块的交界处,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雅趣

陈舒婷设计演变过程

本设计是由一个铁丝的形状演变而成的,铁丝的软硬程度使得其形成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个开放的空间,铁丝的活动性多样性恰好与其相匹配,这是我的灵感来源。

我在多种形状的铁丝中找出符合地形的铁丝,长流线型的形状,其形状像张开翅膀的天鹅,更符合活动中心的地形,其狭长地形以及与和河流相邻,有着独特美感。

用铁丝的投影来作为建筑的平面,在将其进行功能区分,流线安排,使其更加人性化,更贴合人们。

最后将建筑的平面与立面结合,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外观,让整体建筑功能与美观统一,与环境相融。

设计构思

本设计的构思来源于不同情况下铁丝软硬程度收外力而形成的形状为建筑的原型,其流动跳跃的形态更加符合大学生活动中心。

常子怡设计演变过程

由最初的圆形开始变化,经历圆变环、段开、穿插、重叠、变形、细化,最终形成了整体的建筑外观。设计构思:本建筑是以花鸟画家朱先生的遗作为主题的美术馆,所以选用了“花、月、叶”这几种元素进行挖掘、变形,使得整个建筑与主题的气韵更加融合,最终完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术馆。

杨耀辉闫煜笛设计构思

这个设计的来源是在我的家乡连云港海边常见的海螺,螺壳上旋转的纹理不仅细腻严谨也充满美感,我由此联想到螺旋上升的建筑空间,也希望用这样不同的空间连接方式来思考现有图书馆建筑。

朱敏黄晓茜

艺术馆在山谷中顺势一字排开,他保证了展览空间所需要的长展示流线,并顺应狭长谷地的特点,朝纵深向发展的趋势也不会对闭窄的道路造成压力。米延续不断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土墙,穿过一片树林,来到幽暗低沉的大屋檐下,溪水声渐渐入耳,隔绝了车水马龙,慢慢的身心或紧张或松弛,光渐亮水渐鸣,前方深远,有着些什么,但又听不清看不清,充满期待和想象。

陈成功设计演变过程

从一个长方体的两个面逐渐向内受缩,顶面的一个边向上拉高另一边向下压缩,从中间挖掉一个三角行,变成最终的形体。

设计构思

从原始部落的正方形的地基经过多种演变成具有现代感的不规则几何体。

强田设计演变过程

由最开始的铜钱到天圆地方,到圆形的及简主义,在到立面图的弧形的流线立体感。

设计构思

采用了空间结合的方法,分析地形也综合利用了现代设计,着重利用曲线空间层次,让柔美的线条给人一美感再从地形上综合出了圆从中找出不同的变化。

曾倩怡

我这次做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小孩卧着看书的一个侧面形态,因为这次我选了市区图书馆的设计方案,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能贴近人们生活,能与观者产生共鸣,所以就选了这样一个人物形态来做为我这次建筑的基本外形,通过一步步的推敲,精简,最终敲定。

迟夏雪设计演变过程

由圆的演变到环形之后形成平面上的丝带最后形成立体的网状环形建筑外立面。

设计思路

这次设计的建筑空间是完全开敞的一个商业空间,同时也是追求一种更加开放的商业经营模式。区别于如今商业建筑固化以及不开放性,形成一种全新的商业建筑本身的循环模式,而非商业价值本身的经济效应模式。

马兰花设计演变过程

根据蜘蛛网的形态结合地形,运用到了社区图书馆建筑里。与周围的交通相反,闹中取静。

设计构思

与周围的交通相反,闹中取静。

吴凯设计演变过程

从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u型胶的长方形盒子联想,主要的想法还是想做的奇特,拥有新意,所以就切割,分解,组合,但是碰撞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没有一点觉得让人可以停止脚步去观赏,美观很重要,所以我就翻阅了一些关于设计的网页,找了好多的跟我想法一样但是建筑很美,很受世界的喜欢,融合。到最后我就把自己的想法。结合着,发展成了自己的这个建筑设计。

徐旻旸

在看到老师下派的六份任务书后,第一时间锁定了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筑设计,是因为该项目贴近我们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彰显出我们所要的,我认为这是很实际的目标。

在选择第二个地形之后,进行了简单的校园交通流线分析,我意识到活动中心的位置位于四个校园功能区交错区的辐射中心,这能够很棒的体现活动中心的意义,因此我将四个交错区的形态扭曲变形,发现很像奶酪的形状,而奶酪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孔洞则更加巧妙的体现出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青春,活力,灿烂与时尚新鲜的感觉。

建筑的外表皮则采用3D打印的效果体现网状结构,这样的设计旨在充分连接建筑室内室外的空间关系,同时在节能环保方面将建筑的用电能耗降低,顶部的凹槽孔洞可以收集雨水,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将热水供应于整个建筑的需求。

活动中心在夜晚更会产生无与伦比的魅力效果,真正让同学们爱上建筑,充分利用好建筑空间,从而为学校产生最大化的教学经验与成果!谢谢!

王毅源设计构思

从拿到这个现代美术馆方案起,我就在思考要怎样进行下去,最后因为我拿到的这个地形是山谷,所以考虑到美术馆作品收藏和保存问题以及可以看到对面包河公园及其一些景色,所以最终我把方案确定成支起的高度较高的形式。

设计演变过程

当我决定做高的时候,就马上联想到了树屋,所以到最后的方案呈现出来名字叫做treehouse。最后定下来的时候还结合了一些老师的一些建议改动了一下地下设置,让建筑看上去更加的有趣。

耿宁设计思路

我这次设计的是一个社区图书馆,所以我的出发点是一本书,我先将一本书几何化,再在书的平面上进行错位,做后又在立面上进行了高低的错位,形成了最后的样子。

薛琦设计演变过程

莫比乌斯环演变的曲线建筑。

设计构思

与自然交融出发。

课程花絮

同学们正在做模型课程最后的拍摄工作关于这次课程同学们的感想薛琦

通过这个课程,使我对建筑师们的设计构思有了进一步了解,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建筑的演变,思想的转化,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建筑中去,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浩夫

作为建筑设计的一名学生,我想了解的建筑与建筑本身关系不大,我个人认为无论建筑属于怎样的形式,它应当是一种对应,不是由建筑而得出建筑,而是由环境,人的行为或其他诸多因素而得出建筑形式,它不是你臆想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存在即理由,建筑自身却是很小的一部分。设计是一个很惬意的过程,不是抓破头皮的胡思乱想,即便天马行空也有其美的规律。此次课程多亏了王海麦老师的解答与引导,虽然只是建筑形式中的冰山一角,但是这次学习获得了更加有深度的东西,我仿佛触摸到了建筑的灵魂。再次感谢海麦老师!

迟夏雪

本次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建筑设计,对建筑设计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海麦老师也给了我具体深刻的解答,很感谢有这么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设计推敲的过程让人一步步深入改正自己最初的设计中的缺陷,对我个人来说我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吴民涛

这次课程——建筑设计(二),王海麦老师结合了上一课程,让我们在这一课程做了一个稍微综合性的方案设计表达,让我们从一草,概念模型,二草,规画设计图纸,建筑模型的制作,建筑室内空间的表达,让我们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在上这一课程我们觉得很充实,感觉自己真正在做方案设计了,喜欢这个课程。

强田

这个课从最开始的迷茫到海麦老师的一步步指导,让自己的条理和思路变的清晰和明确,尽管过程是痛苦的,最后还是满满的成就感。感谢海麦老师用心指导,同时也谢谢自己。

曾倩怡

这是我做的第二次建筑设计,跟第一次比,成熟谈不上,算是更熟练一点了吧,海麦老师是个很负责的老师,也很严格,不过严格也意味着要求完美,作为学生也学得更多,对于海麦老师,我真是庆幸以及满满的感谢。

梁柯静

相比于之前的建筑设计课程,这次我个人觉得我知道了自己需要干什么并且怎么去做。而我收获最大的便是:自信。相比于课程分数,我更享受整个课程的过程,虽然很累,但是这一次我觉得自己已经前进了一大步。我很感谢王老师,虽然有时候有点冷漠,但是讲解问题时却很仔细。感谢老师让我养成了没事就去班里坐坐的好习惯!我很想享受这一次课程,这门课让我觉得自己不比学霸们差,自己可以与他们并肩。

谢谢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夜里一起学习的氛围,感谢王老师授予我的自信!

王毅源

在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了如何正确的设计一个方案以及其正确的步骤,这门课的老师是王海麦老师,海麦老师我们大家都不陌生,正是因为是海麦老师带我们第一节课,才能让我们从假期的懒散状态快速回归,虽然每天的作业量很大,我们会幸苦一些,可能会熬夜等等,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样其实也不错,大家坐在一个教室做作业,一起努力,聊天,说笑,这不正是我们大学时光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刻吗,最后要感谢海麦老师对我们大家的教导,因为有几天海麦老师还带病来上课很不容易,辛苦老师了,这门课我的收获很大,期待下门课程再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92nongye.com/xxmb/xxmb/204613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