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白雪梅、马红亮、吴海梅摘要
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基于MOOC的混合课程,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是利用MOOC开展混合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加里森等人提出的探究社区理论为框架,以某门MOOC在校内面授教学的应用为个案,以阿博等人编制的探究社区量表为基础,应用相关分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及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和验证了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及认知存在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存在显著预测认知存在及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显著预测认知存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存在是教学存在与认知存在的中介变量。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开展基于MOOC的中外合作混合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教学存在;社会存在;认知存在;MOOC;混合学习
近年来,随着MOOC的发展,将MOOC引入校园面授教学并开展相应的混合学习已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教师及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同时MOOC也为高校教师开展混合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马红亮,袁莉等,)。就混合学习而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业的成功率高于单纯在线学习或面对面学习,同时混合学习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引发美国K12教育系统的变革(白雪梅等,)。基于MOOC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混合课程,以促进学生深度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即如何将MOOC整合到面授课程中从而有效地开展高质量的混合学习,依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红亮,袁莉,)。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加拿大远程教育领域著名学者兰迪·加里森等人年提出的探究社区理论框架模型已经成为混合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穆尔(Moore,)指出探究社区理论框架模型是特殊时代产生的四大理论之一。霍尔沃森等人(Halversonetal.,)在统计分析-年间混合学习领域学术论文基础上指出:“探究社区理论框架似乎是这个时期混合学习中最有用的理论”。教育技术领域不少研究者利用该框架对混合课程的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该理论框架已经成为指导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模型(Arbaughetal.,)。
探究社区理论的焦点是通过增强认知存在(CognitivePresence)、社会存在(SocialPresence)和教学存在(TeachingPresence)三个核心元素有效设计与组织课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其中,认知存在指学习者在批判性探究社区中通过不断反思和对话建构和巩固意义的程度(Garrisonetal.,)。认知存在与获得深度有意义的学习直接相关,包括触发事件、探究、整合以及解决四个阶段。教学存在指教师为实现富有个人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学习成果对认知过程与社会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和指导(Andersonetal.,),包括设计与组织、促进对话与直接指导三个子类目。社会存在指学习者在探究社区中通过利用通信媒体在社交和情感方面表现“真实”自己的能力(Rourkeetal.,),包括情感表达、开放交流与小组内聚力三个子类目。在探究社区理论框架模型的中心,这三种存在相互交叉重叠,而有意义的学习可能就发生在这三种存在相互交叉重叠处(Arbaughetal.,)。因此,理解三种存在之间的关系对于混合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及研究十分关键,应给予更多?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