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大讲堂是由中科视拓运营的高质量原创内容平台,邀请学术界、工业界一线专家撰稿,致力于推送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最新技术、产品和活动信息!
本文经AI科技评论授权转载
这轮AI热潮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底层技术方面在打通,虽然说过去对通用人工智能大家曾经有过很高的期望,但一直没有落地。这次,深度学习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机会,使得我们在底层技术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共性。然而深度学习并不是万能的,那么它的局限性在哪里?当遇到天花板时又该如何呢?
4月8日,在ADL第78期“深度学习:从算法到应用”的Panel环节,四位顶级AI学术大牛同台纵论驱动这一轮AI浪潮的底层技术,主题为“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结合的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从左到右分别是:山世光、颜水成、李航、俞凯
四位分别是: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导,中科视拓创始人、董事长兼CTO山世光
副总裁、首席科学家颜水成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院、思必驰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
于年4月7-9日举办的中国计算机学会学科前沿讲习班(CCFAdvancedDisciplinesLectures,简称ADL)第78期,是由CCF和KDDChina联合主办的高端学术及技术系列性品牌活动。
下面是AI科技评论对Panel环节的整理(包含不改变原意的删减)。
底层技术在打通
--声、图、文领域相互借鉴
山世光:今天的三位大咖里,俞凯老师做语音识别,颜水成老师主攻视觉方向,而李航老师则在自然语言的理解处理领域非常资深,而且在更加广泛的人工智能上问题上也有研究,包含了声、图、文三个领域。我们今天讨论的题目就是“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红利在AI领域还能持续多久”,既然不同研究领域的人都坐到一起了,那我们就先讲讲这个大家互相跨界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一轮AI热潮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底层技术方面在打通。虽然过去我们对通用的人工智能曾经有过很高的期望,但是实际上一直没有落地,但是如今深度学习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机会,而且底层的技术有了越来越多的共性,比如说卷积神经网络不仅在语音里面有用,在自然语言处理里面也有应用,所以我想请三位从这个视角谈一下,这一轮AI在通用技术方面有什么样的进展?
俞凯:稍微纠正一下,大家不要以为我是做语音识别的,我一定要说这句话,为什么?我所做的事情其实是口语对话系统,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大家可以想得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做的是对话,或者说是以交互为主要方式的人机口语对话系统。
对话实际上是认知控制,你可以认为我做的是以口语作为主要通道的感知加上认知,在这一点上我和李航老师是有重叠的,都是交互的自然语言处理。我为什么会提这个?因为声、图、文,如果从这个角度分的话,实际上都可以看是成感知层面的东西,但是它后面所对接的都是理解、交互的控制、人的决策和推理,这些部分是在声图文领域的从业者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的,无论是颜水成老师还是李航老师。所以我想把它分成两层,从感知上看我们做的不一样的,但是后面的东西,大家做的很多都是类似的,比如大家会做到理解这一层,而我还会做到交互这一层。
关于这一轮的AI潮,我说一下自己的感受。我先抛一个观点,凡是在机器学习范式上一样的东西,声图文全都可以用,而且任何一个机器学习方法在这三样里面都可以用。什么叫范式?比如说分类问题,CNN之所以在语音识别里用的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够处理高度非线性的映射,有非常好的分类能力。只要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就一定可用,所以我们现在也很福建白癜风医院白殿疯病治疗方法